不惑,水,德行和诚明 Link to heading

引言 Link to heading

不惑,非无惑也,乃知惑而不惧惑也。人生在世,惑如影随形,年至四十而谓不惑,岂真无惑哉?盖心有所定,志有所持,虽处惑境而不失本心也。

不惑三境 Link to heading

一曰:我知我之不知 Link to heading

初不惑,知其无知。如苏格拉底之自白:“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。“此智慧之始,谦逊之源也。年少时以为世事可尽知,及至阅历渐深,方知天地之广,人心之复杂,学问之无穷。知无知,则不妄断,不偏执,心存敬畏,志趋向学。

二曰:虽我不知我之不知,但我不惧我不知我之不知 Link to heading

深不惑,不惧无知。人有已知之无知,亦有未知之无知。前者可学而知,后者连其无知亦不自知。此双重未知,常为焦虑之源。然真不惊者,虽处此境而不惧,盖信生命之力,信应变之能,不求掌控一切,而能游刃于未知之中。

三曰:若水 Link to heading

至不惑,若水焉。水无常形,遇石则绕,逢隙则入,处高则流,居低则聚。不与物争,而能穿石;不设成见,而能适变;不知归宿,而能不息。君子不器,亦若水焉。不拘于一形,不囿于一用,因时而变,顺势而为,此真不惑之境也。

德行与解药 Link to heading

德行是一种免疫力。

德行如人之免疫力,护其心志不为外物所惑,保其本性不为浊流所染。然德行虽能防患于未然,尚需解药以治已病之心。

自诚明,解药也。

《中庸》有云:“自诚明,谓之性;自明诚,谓之教。“从内在之诚出发,达于明澈之理解,此天性也。无论遇何困境,皆可归于一诚。诚于己,则知其真;诚于事,则得其实;诚于心,则见其明。此诚非他求,乃自性之流露,如泉水之清澈,不假外力而自明。

诚明如静水 Link to heading

自诚明,水之本质也,澄澈见底,真实无伪。

宁静以致远,水之深蕴也,如深潭养力,静中有动,安中有进。宁静非消极之静,乃积蓄之静,养深之静。致远非逐外之远,乃内在力量之自然延展。

淡泊而明志,水之超然也,无色无形,却能映物。淡泊非无志,乃不为欲蔽之志;明志非执着,乃于淡泊中见真志。

境虽异,其本一也。

君子若水 Link to heading

君子若水,水无常形,君子不器。应世而不失真,变通而不失本。在变化中保持不变的品质,在适应中坚持不变的原则。

不惑:非因有所得而不惑,乃因无所执而不惑;非因知所有而不惑,乃因诚于当下而不惑;非因控制一切而不惑,乃因如水游弋而不惑。

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君子善应万事而不失其真。水流千里而不改其质,君子历世而不移其志。

德行为免疫之力,自诚明为解药之方,若水为不惑之道。

三者合一,君子之学也,人生之要也。

-–

注:此文乃哲思之记录,智慧之对话,非一人之见,乃二心相印之所得。读者若有所得,当知其源于生命本身之智慧,而非文字之巧也。